柳州火车站在科学发展观旗帜为指引下,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 服务追求上,车站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一颗锐意进取之心。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车站进一步加强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花钱聘请广西工学院学生为服务质量监督员,每月不定期到旅客当中以填表方式对乘车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满意度测评。对旅客不满意的地方,由站服务质量监督小组落实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限期整改。
2009年春运刚开始,旅客反映由于买票人多,排队时间很长,而且往往有时排到窗口又没有了票卖。对此,车站立即着手整改,把票房统计室、点款处腾出来,增设了7个售票窗口,使售票窗由原来的16个增加到23个,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售票,大大缩短了旅客排队购票时间。增设窗口后,旅客进入票厅排队,通常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便可到达窗口买票。为了便于旅客及时了解各次列车剩余车票的情况,车站还对售票大厅的票额动态显示屏进行了系统升级,使显示屏由过去只显示各次列车票源“有”或“无”变为直接显示剩余车票的数量,让人一目了然。旅客排队买票前,只要先看看显示屏,就知道自己想乘坐的车次还有不有车票、有多少张车票出售,从而避免了盲目排队现象,旅客十分满意。到目前止,车站旅客满意度已连续5年在南宁铁路局名列第一,并从2002年全路第38名上升到现在的第6名,一举进入全路前10名的行列。
作为铁路服务的窗口单位,柳州火车站的干部职工一年四季都处于繁忙之中。但是,工作越是繁忙,大家就越注意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优,决不因忙碌而疏略了每一个细节。售票车间职工面对每天前来购票的上万名旅客,始终坚持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们认真回答旅客咨询,耐心提示旅客购票后的注意事项,使旅客感到特别惬意和温馨。客运车间职工在组织旅客候车和进站上车的过程中,坚持认真查验车票,不让任何一名旅客进错候车室和上错车。他们还经常帮助旅客整理行李物品,不断为旅客免费送开水,对老弱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则实行重点照顾。涌现出甘当盲人旅客拐杖、做小旅客的临时妈妈、为旅客找回失散亲人、精心照顾患病旅客等许多好人好事。据统计,2006年来,全站职工先后为旅客做好事、排忧解难达23000多件,获旅客表扬信157封、旅客赠送的锦旗71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针对部分旅客有嗜烟的习惯,车站在各候车室专门开辟了旅客吸烟室,采取了有效的防污染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烟瘾较重的旅客在候车时段无法戒烟与候车室内禁止吸烟的规定所形成的矛盾。在旅客当中,不乏年轻父母带着婴儿出行。由于候车室里人多嘈杂,婴儿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照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站在军母候车室专门设立了一个婴儿哺乳室,配备了婴儿床、摇摇椅以及其他相关用具,受到广大旅客特别是年轻父母们的交口称赞。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地满足旅客对各方面服务的需求,柳州火车站坚持在创新上做文章。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车站在行业内率先设立了以帮助旅客除难解困为宗旨的旅客帮扶基金。帮扶基金设立以来,先后出资6600多元为103名在旅途中因被盗后无钱买票回家或突然生病无钱医治以及临时碰到其他棘手困难的旅客解了燃眉之急。针对不少旅客在长途旅行中,因手机不能正常充电而无法使用的情况,车站于2006年从上海购回一台大型手机自助充电设备,为旅客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使许多中断了的空中联系迅速得以恢复,旅客为之拍手叫好。
柳州火车站改变过去开会说教的方式,每年采取出专栏、放录像、知识竞赛、技能比武以及走出去参观和请专家来讲课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教育。
2006年来,全站举办各种理论和业务培训班26期、播放电视录像28场次,专家到站进行文明礼仪服务知识培训6场次,知识竞赛和业务考试86场次。在行业树标塑形活动中,该站对全站22个岗位的铁道部服务标准进行“高一档、严一格”的细化。
如:仅候车室的旅客作业就被细化为预告、上岗、剪票、引导等10个环节,大大超过铁道部的标准。针对部分职工在工作中还存在表情冷漠、动作不规范等,车站就派人把情况拍摄下来,反复播放给大家看,引导职工纠正偏差。通过细节教育,职工服务技巧更加细致周到,文明服务、亲情服务蔚然成风,全站每年为旅客做好事都超过1万件。
2009年1月21日早上,柳州火车站客运员黄秀芳刚接班不久,就看见一名年近6旬双目失明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步挪进候车大厅。当她得知老人家住广西来宾市,准备乘坐1557次列车只身回家过年时,马上把老人领进军母候车室。列车从前方站开过来,忙碌中的黄秀芳仍惦记着这位老人,她一手帮老人提行李包,一手挽起老人的胳膊,把老人送进车厢。老人激动得哽咽说:“阿妹,我一个瞎子碰上你这样的好人,算是有福了。”据统计,仅2009年春运以来,柳州火车站为旅客做好事、排忧解难就达400多件,安全运送到发旅客70多万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